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sArAuth in /data/home/bxu2342120002/htdocs/thinkingin/inc_display/archive.php on line 75 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aBlog in /data/home/bxu2342120002/htdocs/thinkingin/inc_display/archive.php on line 76 递进 - Thinkingin: 3P - Thinking In
点击此处关闭窗口

正在与服务器连接,请稍候……

[84] 递进
谭湘源 2010-01-27 07:25

几年前就买了柏杨的《中国历史年表》,厚厚的,全是按时间罗列的条目,所以我这么久都没拿起来仔细看。最近开始翻,看得很开心。经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,当然它们都是历史所沉淀的,变成一条条小记录显得很有凝聚感,让人产生想象力,经常在读到某几句时就想这个可以改编成一个小说故事。

比如看到秦始皇之前的几位皇帝都很短命,就在很自然地想会不会是有宫廷争斗啊。又比如说廉颇晚年被新赵王所遗弃,出奔去了楚国,这都是我以前没想到的,我只知道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,没想到晚年还这么悲凄。当然接下来发生的事也很有趣:燕国听说廉颇出奔,就直接来攻赵,可惜的是燕国败了,要不然廉颇这个人物就更加戏剧化了。

还有一段有趣的,是说同时代的罗马和迦太基打布匿战争。柏杨这样写:“24年战争中,罗马共和国沉舰700艘,士卒死20万,迦太基损失更重”。后面这句“更重”真是让我喜欢,可能柏这样写是因为只有罗马当时有具体数字,不过我觉得在一种大家对数字或者说某种表达,已经麻木到无法一下子体验其中的真实的时候,这种“更重”就有必要出现。比如我说,分手的时候,他数夜难眠,流了几升眼泪之类,然后回车换行

“她伤得更重。”

其实想想就是小时课本里说的“递进”,就是进一步的意思,例句如下:

“放学后,我走到家门口,递进,就进了家。”


10条评论:

◇ Yang 2010-02-08 21:23 #10
曾经无数次无聊的想如果我的大学可以重来该多好。不过有每次这样想过之后就接着想到极其痛苦的考试经历,心里就想还是现在随便凑和过日子算了。就算回去了,我再也考不出那样的成绩了。

◇ 冰河 2010-01-28 16:30 #9
革命无罪,逃课有理!特别是烂课。
罗老师的课太痛苦,课前的知识准备,上课时知识节奏很快,好不容易刚刚渐入佳境,丫下课了……这样的课也就是现在的我能喜欢,搁从前是死也不会去听的

◇ 夜游 2010-01-28 11:59 #8
我是毫无疑问的逃课党
至今逃课最少的一门是英语,唯一的理由是英语讲得很有趣
与其无聊得上课打瞌睡不如直接不去……

嗯,考完了。不说了

◇ 谭湘源 2010-01-28 11:50 #7
罗老师的做法很好啊,可惜大学里一定会有些课是没有吸引力的,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必修课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。我觉得这样很糟糕。

考试这种设计,放在现在的网络时代,有些就更加荒谬了。想知道哪儿有煤矿谁谁谁什么时候写过什么书,有网络一搜就行,费心背了又有何用。为什么传统上认为理科比文科学得更多,那是因为传统上理科考逻辑多,文科考死知识点多。中国要赶紧把“知识分子”改回“智识分子”,要不学得快也忘得快,而且学习时不比工作,短时的记忆还不能有生产力,更是无用功。

◇ Keats 2010-01-28 10:34 #6
“递进,就进了家”
ending怎么这么无厘头啊。。
but一些古老的修辞方法还是很杀的~

◇ 罗兰 2010-01-28 10:19 #5
我的课现在都没有期末考试,平时表现即是成绩。

不过,大部分学生,平时都死去活来的。所以,我上课都是赶人走,从开始4、50人,一直赶,直到剩下最后十来个人。

学习是很愉快的事,勉强不得。

◇ 夜游 2010-01-27 21:30 #4
可怜我还身在其中
明天最后一门

决意不考,除非另有蹊径或者已经解脱了……

◇ 谭湘源 2010-01-27 13:37 #3
我每每想起大学期末考试时的苦状,就决意此生不要再参与这样的考试。

◇ 夜游 2010-01-27 12:02 #2
考完后,放下一本书
拿起另外一本
递进
继续考
……

◇ flyingring 2010-01-27 11:50 #1
原来重点在后半段!

添加评论:

称呼: 邮箱(选填):
个人空间(选填):
留言:

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左侧验证码:
*邮箱只有本文作者可察看,不会公开显示。    记住我

本博客最新日志:

本博客最新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