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与服务器连接,请稍候……
◇ jiner 2009-11-02 10:25 #11
武志红是一个心理咨询师,你可以去新浪上找他的博客。
他的博客评论是我见过的博客中水平还不错的,颇有些可玩味的评论。
◇ 冰河 2009-11-02 01:53 #10
部分同意,莫非说“好人不长命,坏人活千年”也是同样的道理?另外武志红是谁?这几句写得挺有意思
◇ jiner 2009-10-31 19:48 #9
上面粘贴的有点问题,想引用的话仅有这些内容:
“看来真是如此,那些最好的东西,懂得的人倒不怎么非想传递,譬如佛陀对其思想的态度,譬如老子写《道德经》的故事。
相反,那些最恶劣的东西,拥有的人倒很想传递,不仅期望在自己活着时传遍世界,还梦想自己死后继续传递下去。
或者说,找到了真我的人,对于传递不传递就没有了兴趣,而没有找到真我的人,会渴望把一切似乎证明自我感的玩意传递下去。
我一个朋友,在状态最糟糕时梦想生一个孩子,而之所以想这样做,是希望“自己的精神传递下去”。”
◇ jiner 2009-10-31 19:42 #8
“看来真是如此,那些最好的东西,懂得的人倒不怎么非想传递,譬如佛陀对其思想的态度,譬如老子写《道德经》的故事。
相反,那些最恶劣的东西,拥有的人倒很想传递,不仅期望在自己活着时传遍世界,还梦想自己死后继续传递下去。
分析文章将不会出现。如果完整地说,我的理解是:当我们不愿意或找不到路向内寻求自我的觉醒,就容易向外寻求一些东西,而向一个貌似更大的存在认同,就会令自己有一种(虚假的)自我感,这种我等于一个集体的感觉会让自己觉得与整个世界找到了联系,找到了存在的理由,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荒谬。我们深知这一点,但又不能承认这一点,承认了就意味着这种自我感的崩溃,于是用种种办法来强化这种认同,而最强烈的认同就是攻击和杀死异端。斯大林的这段话中,最后一句尤其令我心惊——“就变成了撒手而逝的东西”。他试图将自己的东西传递下去,最好是无数世,就像秦始皇的梦想一样。看来真是如此,那些最好的东西,懂得的人倒不怎么 或者说,找到了真我的人,对于传递不传递就没有了兴趣,而没有找到真我的人,会渴望把一切似乎证明自我感的玩意传递下去。
我一个朋友,在状态最糟糕时梦想生一个孩子,而之所以想这样做,是希望“自己的精神传递下去”。”
这是武志红最近的一篇blog写的,我觉得说出了我想对冰河说的话
◇ 饭豆 2009-09-02 19:18 #7
无意间看到仨个人的字,仨个人的生活。但一篇《以父之名》之后,从此默默关注,静静阅读。赏心又阅目。
◇ 冰河 2009-08-24 23:17 #6
哈哈哈,所以说想法是会变化的,谁开始都怕死,可能慢慢反而不怕了。经历过很极端的心理变化,不可再那么容易揣度其动机和原因了,这个不能分析动态的,只能分析静态的啊
◇ jiner 2009-08-24 20:49 #5
我就是不认同我执等于热爱生啊。
你说没有热爱的人生就让有些人去死了,让我想起一个很有趣的——黎力抢银行的故事。他本来也生无可恋准备去死了,抢银行是为了给父母留点钱,可是抢过之后压力释放了,反而也不想死了,连结巴都治好了!这又是为什么?所以所谓的“生无可恋”只是想法而已,真相又是什么样的呢?
唉,想想真觉得要有意识的活着才行。否则不管是所谓热爱还是所谓无可恋,全部都是笑话呀!
◇ 冰河 2009-08-24 20:03 #4
哈哈哈哈,楼下同学明显没有好好读我的文字,我已经写得很明白了,不想重复。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:即使活着,所有的东西就都是你的么?有的人之所以会去死,一个理由就是“生无可恋”,活着没有什么让他热爱的了,所以也就不怕死了啊。
◇ jiner 2009-08-23 20:58 #3
“死的恐惧源于对生的热爱”这个结论说的太草率了吧。
我看到几乎所有的死的恐惧都来源于“我执”,觉得这也是我的,那也是我的,死了就都不是我的了,于是恐惧。
谭老面对死亡的态度,倒真的像比较健康的对待生死的态度:热爱生,也不惧死。
◇ 罗兰 2009-08-23 09:00 #2
哈哈,你自己写开心了,就来催我们的稿子了。
命题的事,等湘源从天津行宫回鸾之后再商量。
◇ 冰河 2009-08-23 05:04 #1
人在上海采访,写专题写的实在是郁闷了,干脆来这里驰骋一阵,恩,果然写稿子也顺畅了。我说两位,8月命题我们写什么啊?
本博客最新日志:
本博客最新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