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3] 多啦A梦剧场版谭湘源 2008-06-19 20:54这几天过了一把童年的幻想瘾。同龄的兄弟姐妹们都知道我们那时根本不叫“多啦A梦”,叫“机器猫”,等到叫“多啦A梦”的时候,我们都已上了大学,很少再去关注。当时机器猫是由央视一集集译制后播放的,而我们上大学之前也不存在从网上下载电影这回事,因此我压根就不知道有“剧场版”这个概念。日本成名的动画一直有做剧场版的习惯,所谓“剧场版”,就是故事情节独立于剧集版、人设却与剧集版保持一致的单独电影;由于一般都有90分钟以上的长度,作者有较大的空间展开叙事,因此情节更加丰富完整。我不是动漫迷,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还是在去年被人推荐去看柯南的时候,那时一边做3P的后台程序,一边将柯南的剧集版主线加11部剧场版一气看完,很是过瘾。有了这个经历之后,当看到VeryCD上有多啦A梦剧场版时,没有任何犹豫就将他们拖到了下载列表中。
原来从1980年开始,多啦A梦每年都有一部独立的剧场版。这回离开北京之前,紧看慢看,终于将1994年之前发行的15部全部看完。刚开始的时候,是被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所吸引,尽管当年“机器猫”的人物配音已经很不错,但是日文原版听起来更为可爱。不过很快,我就被剧情抓住了。关于多啦A梦在时空上做的文章,相信许多人都有深刻体会,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某集的剧情。这一集中,大雄跑到了若干年前,对那时的小“大雄”施加了影响,后来,这个跑到过去的大雄回忆起小时候确实有见过大“大雄”。那时我就开始想这个“循环”,越想越糊,但确实有趣。来自22世纪的多啦A梦有多种道具跟时空穿梭相联系:任意门(原则上只是位置转移,但有一集通过门把上的刻度旋转也可以穿越时间)、穿越环(只是空间移动)、镜面(镜子后面存在一个跟真实世界成映射的世界)、时空穿梭机(原则上只是改变时间,而位置不变),通过这些道具的组合,几乎可以生出无穷无尽的幻想。然而在剧场版中,作者变相地设计出了更多不同的世界,从某种程度来说,你可以认为多啦A梦这一动画系列确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。
例如可亲历情节的漫画书、地壳之下的另一个世界(与我们这个世界“脚抵脚”,重力方向相反)、云彩上的世界、电话愿望生成的世界、魔法世界……此外,通过加入中国(西游记)、阿拉伯(辛巴达与《一千零一夜》)、西方(创世纪)等许多神话传说的元素,这些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。从逻辑上讲,人们现在普遍认为通过时空穿梭改变另一个世界、从而影响自己世界的构思,是难站住脚的,其中漏洞颇多。例如在多啦A梦中,最后不得不用“时空警察”这一概念,弥补未来人可随时穿梭到过去进行犯罪性改变的漏洞;而据网络流传的多啦A梦结局,多啦A梦本人(猫)也不得不因“时空法律”返回22世纪。但是这个话题无疑具备永恒动人的色彩,不光是动画,小说、电影、游戏都在不断重复这个话题。很多情况下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俗套,可是仍会为其剧情感动,究其原因,还是在于时空穿梭给人造成的强烈反思,有些东西只有时间才能证明,有些东西只有时间才能带走,有些东西随时间越来越清晰,有些东西随时间越来越淡然……
在赞叹作者在时空上层出不穷的创意之时,我还真正为他们在这些作品中呈现的社会责任感所打动。以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用孩童的角度进行表达,这是日本动画片最让我感动的一点。尽管在我们周围四处可闻仇日的言论,但是部分日本艺术家的心胸的确广阔,令人敬佩。以多啦A梦而言,在这不多的15集片子中,却覆盖了极权、环保、机器人化等沉重的社会话题,许多话题的表达已经远远超出小孩子的理解范畴(但并不阻碍他们去思考),即使许多成年人恐怕也不曾如此思考过。想想这些动画片早在我还是懵懂小孩的年纪就已经出世——那时我们自己所拍的《葫芦娃》,仍在简单以暴制暴,就连后期被大家寄予厚望的郑渊洁的《舒克与贝塔》,最后也不免沦落为一款教育口吻极重的烂片——我便有些羡慕那些从小就看这些动画片的日本孩子,也期待未来我们的孩子可以早些看到这类作品。
附下载方法:请到
http://www.verycd.com上,以“多啦A梦 剧场版”为关键词搜索,当然,前提是机器上已经安装电驴(eMule)。